音乐的数学之美—十二平均律 / 音乐芯片资料
音乐的数学之美—十二平均律 / 音乐芯片资料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005352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声音表达和创作的工具,是基于人类对"等差音高序列"的听力偏好发展出来的数学应用技术。:
"律",即"音律"(intonation),指为了使音乐规范化,人们有意选择的一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组成的体系,以及这些音符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do、re、mi、fa、so、la、si,这7个音符就组成了一组音律。研究音律的学问叫做"律学"
所有的波(包括声波、电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本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对于声音来说,声波的频率(声学中一般不考虑波长)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对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声波的相位问题。
律学当然不考虑声音有多"响",所以律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声波的频率。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BTW:人耳能分辨的最小频率差是2HZ。举例而言就是,人能听出100HZ和102HZ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听不出100HZ和101HZ 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另外,人耳在高音区的分辨能力迅速下降,原因见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耳对于声波的频率是指数敏感的。打比方说,100HZ、200HZ、300HZ、400HZ……这些声音,人听起来并不觉得它们是"等距离"的,而是觉得越到后面,各个音之间的"距离"越近。100HZ、200HZ、400HZ、800HZ……这些声音,人听起来才觉得是"等距离"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清楚)。换句话说,某一组声音,如果它们的频率是严格地按照×1、×2、×4、×8……,即按2n的规律排列的话,它们听起来才是一个"等差音高序列"。
由于人耳对于频率的指数敏感,上面提到的"×2就意味着等距离"的关系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关系。用音乐术语来说,×2就是一个"八度音程"(octave)。前面提到的do、re、mi中的do,以及so、la、si后面的那个高音do,这两个do之间就是八度音程的关系。也就是说,高音do的频率是do的两倍。同样的,re和高音re之间也是八度音程的关系,高音re的频率是re的两倍。而高音do上面的那个更高音的do,其频率就是do的4倍。也可以说,它们之间隔了两个"八度音程"。显然,一个音的所有"八度音程"都是它的"谐波",但不是它的所有"谐波"都是自己的"八度音程"。很自然,用do、re、mi写的歌,如果换用高音do、高音re、高音mi来写,听众只会觉得音变高了,旋律本身不会有变化。这种等效性,其实就是"等差音高序列"的直接结果。
明白了八度音程的重要性,下面来介绍在一个八度音程之内,还有那些音是重要的。这其实是律学的中心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音的频率是F,那么我们要寻找F和2F之间还有那些重要的频率。
如果大家有学习弦乐器(比如吉它、古琴、小提琴)的经验的话,都明白它们能发声是因为琴弦的振动。而琴弦的振动是和琴弦的长度有关系的。如果在一根弦振动的时候,用手指按住弦的中点,即让原来全部振动的弦,变成两根以1/2长度振动的弦,我们会听到一个比较高的音。这个音和原来的音之间就是八度音程的关系。因为在物理上,弦的振动频率和其长度是成反比的。
由于弦乐器是世界各地发展得最早的乐器种类之一,所以这种现象古人早已熟悉。他们自然会想:如果八度音程的2:1的关系在弦乐器上用这么简单一按中点的方式就能实现,那么试试按其它的位置会怎么样呢?数学上2:1是最简单的比例关系了,简单性仅次于它的就是3:1。那么,我们如果按住弦的1/3点,会怎么样呢?其结果是弦发出了两个高一些的音。一个音的频率是原来的3倍(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1/3),另一个音是原来的3/2倍(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2/3)。这两个音彼此也是八度音程的关系(因为它们彼此的弦长比是2:1)。这样,在我们要寻找的F~2F的范围内,出现了第一个重要的频率,即3/2F。(那个3F的频率正好处于下一个八度,即2F~4F中的同样位置。)
接着再试,数学上简单性仅次于3:1的是4:1,我们试试按弦的1/4点会怎样?又出现了两个音。一个音的频率是原来的4倍(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1/4),这和原来的音(术语叫"主音")是两个八度音程的关系,可以不去管它。另一个音的频率是主音的4/3倍(因为弦长是原来的3/4)。现在我们又得到了一个重要的频率,4/3F。
同一根弦,在不同的情况下振动,可以发出很多频率的声音。在听觉上,与主音F最和谐的就是3/2F和4/3F(除了主音的各个八度之外)。这个现象也被很多民族分别发现了。比如最早从数学上研究弦的振动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音律篇》也记载了所谓"三分损益律"。具体说来是取一段弦,"三分损一",即均分弦为三段,舍一留二,便得到3/2F。如果"三分益一",即弦均分三段后再加一段,便得到4/3F。
得到这两个频率之后,是否继续找1/5点、1/6点等等继续试下去呢?不行,因为听觉上这些音与主音的和谐程度远不及3/2F、4/3F。实际上4/3F已经比3/2F的和谐程度要低不少了。古人于是换了一种方法。与主音F最和谐的3/2F已经找到了,他们转而找3/2F的3/2F,即与最和谐的那个音最和谐的音,这样就得到了(3/2)2F即9/4F。可是这已经超出了2F的范围,进入了下一个八度。没关系,不是有"等差音高序列"吗?在下一个八度中的音,在这一个八度中当然有与它等价的一个音,于是把9/4F的频率减半,便得到了9/8F。
接着把这个过程循环一遍,找3/2的3次方,于是就有了27/8F,这也在下一个八度中,再次频率减半,得到了27/16F。
就这样一直循环找下去吗?不行,因为这样循环下去会没完没了的。我们最理想的情况是某一次循环之后,会得到主音的某一个八度,这样就算是"回到"了主音上,不用继续找下去了。可是(3/2)n,只要n是自然数,其结果都不会是整数,更不用说是2的某次方。律学所有的麻烦就此开始。
数学上不可能的事,只能从数学上想办法。古人的对策就是"取近似值"。他们注意到(3/2)5≈7.59,和23=8很接近,于是决定这个音就是他们要找的最后一个音,比这个音再高一点就是主音的第三个八度了。这样,从主音F开始,我们只需把"按3/2比例寻找最和谐音"这个过程循环5次,得到了5个音,加上主音和4/3F,一共是7个音。这就是为什么音律上要取do、re、mi等等7个音符而不是6个音符或者8个音符的原因。
这7个音符的频率,从小到大分别是F、9/8F、81/64F、4/3F、3/2F、27/16F、243/128F。
如果这里的F是do,那么9/8F就是re、81/64F就是mi……,这7个频率组成了7声音阶。这7个音都有各自正式的名字,在西方音乐术语中,它们分别被叫做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导音(leading tone)。其中和主音关系最密切的是第5个"属音"so和第4个"下属音"fa,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因为它们和主音的和谐程度分别是第一高和第二高的。由于这个音律主要是从"属音"so即3/2F推导出来的,而3/2这个比例在西方音乐术语中叫"纯五度",所以这种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西方最早提出"五度相生律"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以西方把按3/2比例定音律的做法叫做Pythagorean tuning),东方是《管子》一书的作者(不一定是管仲本人)。我国历代的各种音律,大部分也都是从"三分损益律"发展出来的,也可以认为它们都是"五度相生律"。
仔细看上面"五度相生律"7声音阶的频率,可以发现它们彼此的关系很简单:do~re、re~mi、fa~so、so~la、la~si 之间的频率比都是9:8,这个比例被称为全音(tone);mi~fa、si~do 之间的频率比都是256:243,这个比例被称为半音(semitone)。
西方人提出"十二平均律",大约比朱载堉晚50年左右。不过很快就传播、流行开来了。主要原因是当时西方音乐界对于解决转调问题的迫切要求。当然,反对"十二平均律"的声音也不少。主要的反对依据就是"十二平均律"破坏了纯五度和纯四度。不过这种破坏程度并不十分明显。
"十二平均律"的12声音阶的频率(近似值)分别是:F(C)、1.059F(C#/Db)、1.122F(D)、1.189F(D#/Eb)、1.260F(E)、1.335F(F)、1.414F(F#/Gb)、1.498F(G)、1.587F(G#/Ab)、1.682F(A)、1.782F(A#/Bb)、1.888F(B)。
注意,现在所有的半音都一样了,都是2^1/12,即1.059。以前的自然半音和变化半音的区别没有了。
2),直插10Pin模块COB (十个脚的AC90A直插COB,需要定制)
3),SOP8贴片八脚(主打),裸片封装可以选择。
掩膜成品芯片可以小批批,也可以直接掩膜出货,价格成本便宜,转换灵活,是首单试单时的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高bit比特率的声音输出,为音质效果和产品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和弦八音琴音乐IC / 音乐盒音乐芯片8首常见应用场合:
1, 水晶 音乐盒,音乐琴,电子音乐琴,电子八音琴,八音盒音乐铃,水晶钢琴音乐盒,Musical Movement。
2, 八音盒音乐铃替代,八音盒主要指机械发音器的音乐盒,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转动盒内的链环,可自动演奏音乐。有排布了针头状突起的铜筒或唱盘,随着转筒或唱盘的旋转,针状突起拨动经调谐的钢簧片发声,译码出成段的音乐。
3, 音乐水晶球,魔法水晶球,八音琴音乐铃,圣诞水晶球。魔法森林,音乐城堡等等
4, 相关图样:
芯片大小规格:焊盘尺寸:80umx80um裸片尺寸:X=840um,Y=956um(晶元)
晶片底盘接地或悬空
Note注意事项:
*** The IC substrate must be connected to VSS or Floating. 芯片衬底为接地VSS。
*** At high voltage of 4.5V or higher voltage, VDD Must connected to VSS with a 0.1uF cap for
less power noise. At 3V, VDD may be connected to VSS with a 0.1uF cap.
VDD与VSS之间在4.5伏或者大电流供电时需加一颗104去噪音. 3V供电时建议保留0.1uf电容。
贴片8脚芯片只有播放,选曲,和3HZ busy输出脚。
AC8FB08 八音盒音乐铃封装形式DIP8 / SOP8
AC8FB08- SOP8
八音盒音乐盒芯片28首音乐IC
OTP 8脚硬封装芯片资料
|
最常用音乐盒芯片的硬封装形式:
直插八脚DIP8封装和
贴片八脚SOP8封装
6脚选曲键具有MCU单片机一线通讯功能
MCU模式下第7脚可以改3Hz为常亮(BUSY)功能
PIN |
NAME |
1 |
PWM1 |
2 |
PWM2 |
3 |
VDD5 |
4 |
NC |
5 |
Play Key |
6 |
Selected Key |
7 |
BL 3Hz |
8 |
VSS |
|
更多音乐芯片IC产品如:圣诞音乐ic系列,情歌音乐ic系列,儿歌音乐ic系列,八音盒音乐铃音乐IC系列,水晶圣诞音乐等等
请访问:/musicic.asp
相关产品:
AC80M12-电话铃音12首 AC8DC03-圣诞三首3首 AC8DB10-和弦音乐闹钟10首 AC80E12-儿歌12十二首
AC8FM28-门铃二十八首 AC8DC18-圣诞28首十八首 AC8DC20-圣诞20首(水晶音乐系列二十首)
AC8DML1-叮咚一声 AC80M02-语音叮咚二声 MusicIC音乐芯片 AC8DM03-最常见的三声门铃三首
BabaCarrierIC童车芯片 AC8DME2-音乐叮咚二声 AC3Y710-警报声音效片 ChristmasIc圣诞芯片
AC8FM16-4和弦16首 AC8FM58-和弦58首门铃 DoorbellIC门铃芯片 AC8DD12-叮咚门铃芯片 AC3JD03门磁警报叮咚 AC8JM20-门磁门铃20手 AC8DM18-双音门铃18首 AC3CM13-三声叮咚芯片
AC3M01单音警报 AC3L710-门磁警报音效片 AC9561-四声警报芯片 AC8DM63-门铃芯片63首
AC3W830防狼器报警芯片 门磁警报芯片选型 录放芯片-ISDic AC3CM12-语音叮咚芯片
以上产品均可配常规COB出货,挤压盒PCB板,直插单面PCB等,如:
AC80E5常规6脚语音芯片COB AC80F直插常规5脚语音芯片COB AC80J挤压盒COB板.
ICdip8封装和线路板 ICsop8封装和线路板 AC90A门铃10脚COB板.
环芯公司销售团队竭诚为您服务,同时我们将以最好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为您和您的企业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效益。
欢迎来电咨询!
本着平等互惠原则,期待与您携手合作,共创辉煌。
AC8F 四和弦音乐芯片产品系列资料 音乐的数学之美—十二平均律 / 音乐芯片资料 |